【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某城市主干道道路工程,全长约3.5公里,设计为双向六车道,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面层。本次施工主要针对道路的面层部分,包括基层处理、沥青混合料摊铺、压实及接缝处理等关键工序。施工区域涉及多个交叉路口及桥梁段,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二、编制依据
1.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7)
3. 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
4. 现场地质勘察报告与交通状况调查资料
三、施工准备
1. 材料准备
- 沥青混凝土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AC-16或AC-20型,具备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与抗车辙能力。
- 集料应满足级配要求,含泥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指标均需符合规范。
- 填料选用石灰岩矿粉,确保与沥青的良好粘附性。
2. 机械设备配置
- 摊铺机:配备自动找平系统,保证摊铺厚度均匀。
- 压实设备:包括双钢轮压路机、轮胎压路机及小型振动夯板,用于不同阶段的压实作业。
- 运输车辆:确保沥青混合料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施工现场,防止温度下降影响施工质量。
3. 人员组织
- 施工负责人、技术员、质检员、安全员等各司其职,确保施工过程有序进行。
- 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提升整体施工水平。
四、施工工艺流程
1. 基层清理与验收
- 在铺设沥青面层前,对基层进行全面清扫,清除浮灰、杂物,并检查基层平整度、强度是否符合要求。
- 对基层存在的裂缝、坑洼等缺陷进行修补处理,确保基层坚实、平整。
2. 透层油施工
- 在基层上喷洒透层油,增强沥青面层与基层之间的粘结力。
- 透层油应均匀分布,不得有漏喷或堆积现象。
3. 沥青混合料摊铺
- 摊铺前调整好摊铺机的初始高程,确保摊铺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 摊铺过程中保持连续供料,避免出现断料现象导致局部松散。
- 摊铺后及时进行初步压实,防止混合料发生位移。
4. 压实作业
- 初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静压2遍,控制碾压速度不超过2km/h。
- 复压采用轮胎压路机,进行不少于3遍的揉压,提高密实度。
- 终压使用双钢轮压路机进行最后整平,消除轮迹,确保表面平整。
5. 接缝处理
- 纵向接缝采用热接法,保证新旧混合料结合紧密。
- 横向接缝采用切缝方式,确保接缝平整、无明显差异。
五、质量控制措施
1. 原材料检测
- 所有进场材料必须经过严格抽检,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
- 定期对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确保其稳定度、流值等指标符合标准。
2. 施工过程监控
- 实行全过程质量跟踪管理,安排专人负责现场巡视与记录。
- 对摊铺厚度、温度、压实度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3. 成品保护
- 沥青面层施工完成后,设置警示标志,禁止车辆通行,确保初期养护效果。
- 对已完成路段进行定期巡查,发现损坏及时修复。
六、安全文明施工
1. 安全管理
- 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作业人员佩戴安全帽、反光背心等防护用品。
- 对大型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确保操作规范、安全。
2. 环境保护
- 施工过程中采取防尘措施,减少粉尘污染。
- 做好废料分类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七、应急预案
1. 恶劣天气应对
- 如遇雨天或大风天气,应立即停止施工,做好现场防护工作。
- 对已摊铺但未压实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覆盖保护,防止雨水侵入。
2. 机械故障处理
- 配备备用设备,确保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恢复施工。
-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保养,降低故障率。
八、总结
本专项施工方案结合工程实际,从材料准备、施工工艺到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旨在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的高质量与高效率。通过严格执行各项施工流程,可有效提升道路使用寿命,保障行车安全与舒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