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题)(-及360)】《渡荆门送别》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远行他乡时的复杂情感。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篇目之一。
原文: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一、选择题
1. 下列对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峦随着平原的尽头而消失,江水流入广阔的荒原。
B. 山脉在平坦的田野中显得更加高耸,江水在荒野中奔腾不息。
C. 山峰渐渐隐没在广袤的平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地流向远方。
D. 山和水都随着旅途的结束而停止流动。
答案:C
2.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A. 拟人
B. 夸张
C. 对偶
D. 比喻
答案:D
二、简答题
1. 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所表达的情感。
参考答案: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虽然诗人已离开家乡,踏上远行之路,但故乡的江水仿佛也带着不舍之情,陪伴他一路前行。这种拟人化的写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体现了诗人对故土的依依惜别之情。
2. 请简要概括本诗的主题思想。
参考答案:
本诗通过描绘诗人离开荆门、远赴楚地的旅程,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色与诗人豪迈的情怀。
三、赏析题
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联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比作飞天的镜子,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般的景象,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夜晚江面的美丽风光,营造出一种空灵、梦幻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想象力,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四、拓展延伸
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这句话让我感受到无论走到哪里,故乡始终是心灵的港湾。就像水一样,虽然它默默无闻,却一直伴随着我们前行。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离别,但只要心中有家,就永远不会孤单。这种情感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也是诗歌打动人心的重要原因。
总结:
《渡荆门送别》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更是一首充满深情的思乡之作。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诗人传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未来的憧憬。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我们在学习中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