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作文1850字及读后感作文)】在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名为《阿长与〈山海经〉》的文章,这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人生哲理。通过回忆童年时期与保姆阿长之间的点滴往事,鲁迅不仅描绘了一个平凡却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也借此表达了对旧时代社会、家庭关系以及人性的深刻思考。
文章开头,鲁迅以一种略带调侃的语气介绍了阿长——一个“黄胖而矮”的女人,名字叫长妈妈。她并不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甚至有些粗俗、迷信,但正是这样一位看似普通的妇人,却在鲁迅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他渴望得到一本《山海经》的时候,阿长用自己的方式帮他实现了这个愿望,这成为鲁迅心中一段温暖而深刻的回忆。
读完这篇散文,我感受到的不仅是鲁迅对阿长的感激之情,更是一种对普通人伟大之处的敬佩。在那个年代,像阿长这样的人并不被社会所重视,她们或许没有文化,没有地位,甚至常常被看作是“愚昧”的代表。然而,正是这些普通人的善良、执着和无私,才构成了社会最真实的一面。
阿长虽然不识字,但她对鲁迅的关心却是发自内心的。当她得知鲁迅对《山海经》充满了向往时,她并没有因为自己不懂书中的内容而轻视这份渴望,而是默默记在心里,并最终设法为鲁迅买来了这本书。这种行为在今天看来或许微不足道,但在那个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时代,却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阿长用她的行动证明了:真正的爱与关怀,并不需要华丽的语言或高深的知识,而是源于一颗真诚的心。
鲁迅在文中提到,“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描述了鲁迅看到《山海经》时的震惊,更是对他内心深处那份久违的感动与惊喜的表达。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一本书可能不仅仅是一本书,它可能承载着梦想、希望,甚至是整个世界。而阿长用她的努力,为鲁迅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窗户。
此外,文章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与压迫。阿长作为一个底层妇女,她的生活充满了艰辛与无奈。她虽然勤劳、善良,却始终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鲁迅在回忆她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揭示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处境。这让我意识到,文学不仅仅是记录历史的工具,它更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思与批判。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开始思考: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身边那些看似平凡的人?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更关注那些光鲜亮丽的成功者,而忽略了那些默默付出、默默奉献的普通人。就像阿长一样,她可能不会说话,不会写诗,但她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与责任。
鲁迅在文章结尾写道:“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句话饱含了他对阿长深深的怀念与敬意。在鲁迅的心中,阿长不仅是一个保姆,更是一位母亲般的存在。她用自己的方式保护了他,陪伴了他,让他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温暖与力量。
从这篇文章中,我学到了很多。首先,它教会我要学会感恩,珍惜那些在我们生命中给予我们帮助和关爱的人;其次,它让我明白,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他的身份、学历或财富,而在于他是否真诚地对待他人,是否愿意为他人付出;最后,它让我更加关注社会中的边缘群体,思考如何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公平与温暖。
《阿长与〈山海经〉》虽然只是一篇短文,但它带给我的思考却是深远的。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那些看似不起眼却意义非凡的瞬间。在这个充满竞争与压力的社会中,或许我们更需要像阿长那样的人,用他们的善良与坚持,为我们点亮前行的道路。
总之,《阿长与〈山海经〉》不仅是一篇关于个人回忆的文章,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光辉与社会的冷暖。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与成功的同时,不要忘记那些曾经默默支持我们的人。因为他们,才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