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本标准适用于以地下水、地表水或公共供水为水源,经净化处理后灌装的包装饮用水产品。其内容涵盖了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污染物限量等多个方面,确保产品在生产、运输、储存及销售过程中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
从感官指标来看,包装饮用水应无异味、无异臭、无肉眼可见杂质,颜色清澈透明。这些要求不仅关系到产品的外观质量,也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饮用体验。
在理化指标方面,标准对pH值、电导率、总溶解性固体等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水质稳定、符合人体健康需求。同时,对于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的限量也作出了严格规定,防止因水源污染导致的健康风险。
微生物指标是衡量包装饮用水卫生状况的重要依据。标准中明确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项目的要求,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受到微生物污染,从而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概率。
此外,该标准还对包装材料的安全性提出了要求,避免因包装不当而导致的二次污染问题。例如,瓶盖、瓶身材料应符合食品接触材料的相关规定,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释放有害物质。
随着社会对饮用水安全关注度的不断提升,GB 19298-2014也在不断被修订和完善。尽管目前仍为现行有效标准,但相关部门已着手进行更新工作,以适应新的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
总体而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 19298-2014)作为我国包装饮用水行业的基础性法规,不仅为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规范,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保障。未来,随着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和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我国包装饮用水行业将朝着更加安全、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