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了解《范进中举》的作者吴敬梓及其创作背景。
- 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 学习小说中讽刺手法的运用,体会其艺术效果。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语言、行为与心理变化的能力。
-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思考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认识封建社会中功名利禄对人的影响,增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意识。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心理变化,理解小说的讽刺意味。
-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所揭示的社会意义及作者的批判态度。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原文、相关背景资料、拓展阅读材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基本情节,思考“中举”对一个人命运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兴趣:“如果你突然中了举,你会怎么做?”
- 展示古代科举制度的相关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出《范进中举》的背景。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记疑难字词。
- 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如“中举”、“喜极而疯”等。
- 提问引导:你认为范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表现有什么特别之处?
3. 精读分析(20分钟):
- 分组讨论:范进中举前后性格发生了哪些变化?
-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胡屠户、张乡绅等人的态度变化。
-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讽刺性的语言和情节,如“众邻居都来贺喜”、“胡屠户打耳光”等。
4. 深入探究(15分钟):
- 讨论:小说通过范进的故事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类似“功名至上”的现象。
-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小组交流。
5. 总结提升(5分钟):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 强调小说的讽刺艺术和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中举”这一事件的看法。
五、板书设计:
```
范进中举
—— 吴敬梓
一、作者简介
二、主要内容
三、人物形象分析
四、讽刺手法
五、主题思想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和深入思考,使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提升了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结合其他讽刺类作品进行比较学习,以深化对讽刺文学的理解。
七、拓展延伸:
- 推荐阅读:《儒林外史》其他章节,如《周进发迹》《严监生临终》等。
- 观看改编影视作品(如有),比较不同艺术形式对同一题材的表现方式。
八、教学评价:
-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其思维发展与情感体验。
---
以上为“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模板,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