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精选范文 >

浙美版小学美术山外有山教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浙美版小学美术山外有山教案,求路过的神仙指点,急急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24 18:37:42

一、教学基本信息

- 教材版本: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材

- 课题名称:山外有山

- 年级:三年级

- 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

-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方式,学习用简练的线条和墨色表现山峦的层次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创作,提升学生的绘画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想象。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掌握山水画中“山外有山”的构图技巧,理解画面空间的层次感。

- 难点:如何用简单的笔墨表现出山的远近变化和整体氛围。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 展示中国山水画作品(如宋代马远、夏圭等画家的作品)

- 准备毛笔、宣纸、墨汁、调色盘、水盂等绘画工具

- 制作PPT课件,包含山水画欣赏、构图讲解等内容

- 学生准备:

- 毛笔、宣纸、墨汁、调色盘、水盂等基本绘画工具

- 作业本或绘画本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见过远处的山?你觉得山是什么样的?”

-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山,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 展示几幅中国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山是如何表现的。

-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山外有山》,看看古人是怎么画山的。”

2. 新授内容(15分钟)

- (1)欣赏与分析

- 展示《寒江独钓图》《溪山行旅图》等经典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结构。

- 提问:“这些画中的山有什么特点?远近的山是怎么画的?”

- 引导学生发现“山外有山”的构图方式,即近处的山清晰,远处的山模糊、层次分明。

- (2)技法讲解

- 教师示范用毛笔画山的轮廓,强调线条的粗细变化。

- 讲解如何用淡墨表现远处的山,用浓墨勾勒近处的山。

- 强调“留白”在山水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3. 学生实践(15分钟)

-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尝试用毛笔在宣纸上画一幅“山外有山”的画。

-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调整构图和墨色。

- 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不必拘泥于写实,注重意境表达。

4. 展示与评价(5分钟)

- 邀请几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简单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

- 教师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 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增强自信心和审美能力。

五、拓展延伸

- 布置课后小任务:观察身边的山或图片,尝试用铅笔或彩笔画出“山外有山”的感觉。

-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六、板书设计

```

山外有山

——中国山水画欣赏与创作

近景:清晰、浓墨

中景:略淡、略虚

远景:模糊、留白

构图:层次分明,虚实结合

```

七、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 学生在实践中有哪些亮点和不足?

-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力?

备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适用于浙美版小学美术课程,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