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精选范文 >

读《朝花夕拾》父亲的病有感

2025-09-05 22:11:27

问题描述:

读《朝花夕拾》父亲的病有感,蹲一个有缘人,求别让我等空!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5 22:11:27

读《朝花夕拾》父亲的病有感】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其回忆性散文集,其中《父亲的病》一文以细腻而深沉的笔触,讲述了他童年时期父亲患病、求医、最终去世的过程。这篇文章不仅记录了个人经历,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医疗状况与人们的思想观念,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义。

一、文章

《父亲的病》写于1926年,是鲁迅对童年记忆的一次回顾。文中通过描述父亲生病后,家人四处求医、请“名医”治疗,但最终未能挽回父亲的生命。鲁迅通过对这些经历的叙述,揭示了旧社会中庸医误人、迷信盛行、医道不兴的现象。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父亲深切的怀念和对自身成长过程中的无奈与自责。

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既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社会现象的反思。鲁迅在文中没有直接批判,而是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他对传统文化中落后部分的不满与惋惜。

二、关键内容表格

项目 内容
文章标题 《父亲的病》
作者 鲁迅
出处 《朝花夕拾》
写作时间 1926年
主题思想 揭示旧社会庸医误人、迷信盛行的问题,表达对父亲的怀念与对社会的批判
主要人物 鲁迅(童年)、父亲、医生(如陈莲河)
故事梗概 父亲生病,家人请来“名医”治疗,但病情未见好转,最终去世;鲁迅回忆这段经历,感慨良多
写作手法 回忆叙事、细节描写、讽刺与批判相结合
情感基调 悲伤、怀念、无奈、批判
语言风格 平实、细腻、含蓄、富有感染力

三、读后感

《父亲的病》不仅是一篇回忆录,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人们对医学的无知与迷信。鲁迅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悲剧,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社会责任感。他没有一味地指责医生或家人,而是通过冷静的叙述,让读者自己去思考:为什么一个本可以被治愈的病人,最终却因“名医”的误诊而离世?

这篇文章也让我反思,现代社会虽然医学进步了,但对健康的误解、对权威的盲目信任仍然存在。鲁迅的文字提醒我们,面对疾病时,理性与科学才是最有力的武器。

结语:

《父亲的病》虽短,却意味深远。它不仅是鲁迅对父亲的缅怀,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某些弊端的无声控诉。通过这篇文章,我们看到了一个作家的良知与担当,也感受到了文字背后那份沉甸甸的情感与思考。

以上就是【读《朝花夕拾》父亲的病有感】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