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婆(冯骥才)】在天津老城的深处,有一座被岁月打磨得斑驳的老屋,门前种着几株柳树,风一吹,枝条轻轻摇曳,仿佛在低语。这老屋的主人,是个叫“猫婆”的女人。她不是什么贵妇,也不是什么名人,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太太,却因为养了一群猫,成了邻里间口耳相传的传奇。
猫婆姓李,年轻时是位裁缝,手艺极好,十里八乡的人都找她做衣裳。可后来,丈夫早逝,孩子也去了外地,她便一个人守着这座老屋,过起了清静的日子。她不爱说话,也不爱出门,唯一的陪伴,就是那一群猫。
猫婆的猫多得数不清,有白的、黑的、花的,还有些是捡来的流浪猫。她从不嫌弃它们,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给它们做饭,还用旧布头给它们缝制小窝。有人说她疯了,说她整天和猫在一起,像个怪人;也有人觉得她可怜,劝她把猫送走,可她只是笑笑,说:“它们不嫌我,我就不会丢下它们。”
猫婆的故事,在天津老街流传了很久。有人说她年轻时曾是个画家,后来因为一场变故,放弃了艺术;也有人说她曾经是个舞女,后来看破红尘,隐居于此。但这些都只是传言,没人知道真相。只有那些猫,知道她的温柔与孤独。
有一天,一个作家路过这里,被猫婆的故事吸引,决定写一篇关于她的文章。他走进老屋,看到满屋的猫,还有墙上挂着的画——那是猫婆自己画的,虽然笔触粗糙,却充满了生命力。作家问她:“您为什么喜欢猫?”猫婆沉默了一会儿,轻声说:“它们不会骗我。”
这句话,让作家久久不能忘怀。
后来,这篇文章被一位编辑看中,发表在一本文学杂志上,名字就叫《猫婆》。而那位作家,正是冯骥才。
冯骥才的笔下,猫婆不再是那个被世人误解的老人,而是一个用爱与坚持守护自己世界的灵魂。她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让人感动落泪。她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不离不弃”。
如今,那只最年长的猫已经去世了,猫婆也渐渐老去。但她的故事,依旧在天津的老街上回荡,像一首古老的歌谣,轻轻地,一遍又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