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片断(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友谊的温暖。
2. 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学生懂得珍惜友情,学会与人相处。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情感变化。
2. 掌握“飘”、“挂”、“哭”等词语的正确读音和意思。
三、教学难点:
1. 体会小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情变化过程。
2. 激发学生对美好人际关系的向往。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录音设备。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关于“友谊”的小故事。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画有纸船和风筝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纸船和风筝吗?它们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兴趣。接着出示课题《纸船和风筝》,并简单介绍这是一篇关于友情的故事。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让学生听清每个字的发音。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词。
3. 教师讲解生字词,如“飘”、“挂”、“哭”等,并进行组词练习。
(三)精读品析(15分钟)
1. 分段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找出小松鼠和小熊之间发生的事情。
2. 提问:“小松鼠和小熊为什么吵架了?他们又是怎么和好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你遇到过朋友之间不开心的事情吗?你是怎么解决的?”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可以加入动作和表情,增强课堂趣味性。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故事,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
3. 教师总结:友情需要用心去维护,只有互相理解和宽容,才能让友谊长久。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抄写生字词,每字写三遍。
2. 回家后和父母讲讲《纸船和风筝》的故事,并说说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纸船和风筝
——友情的桥梁
小松鼠 → 纸船 → 友谊
小熊 → 风筝 → 和好
珍惜朋友,用心交往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语言训练和情感教育的结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课堂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