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原文翻译及注释】《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是一首唐代边塞诗,作者不详,但其风格与盛唐边塞诗人相近,语言简练,意境苍凉,描绘了边关之外的荒凉景象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虽篇幅不长,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历史背景。
原文:
>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 万里风沙路更长。
> 谁家少年骑马过,
> 马上琵琶声断肠。
翻译:
在穆陵关以北,遇到了一位回渔阳的人,
漫长的风沙路上,旅途更加遥远。
是谁家的少年骑着马经过,
马上的琵琶声让人肝肠寸断。
注释:
- 穆陵关:古代关隘之一,位于今山东临朐一带,是通往北方的重要关口,常为边防要地。
- 渔阳:古地名,今北京蓟县一带,汉代为军事重镇,唐代时仍为边塞地区,多有战事。
- 风沙路更长:形容边塞地区的环境恶劣,道路漫长且充满艰辛。
- 谁家少年:这里指从边塞归来的人,可能是一位年轻人,也可能暗示着他对家乡的思念。
- 琵琶声断肠:琵琶本是乐器,此处借音乐表达哀愁,表现了游子思乡、离别之苦。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边塞旅人的所见所感。诗人站在穆陵关北,看到一位归乡的人经过,心中不禁涌起对远方家乡的牵挂。而“马上琵琶声断肠”一句,不仅写出了音乐的凄美,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漂泊、思乡之情的深刻体会。
全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体现了唐代边塞诗中常见的悲壮与苍凉,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人性深处情感的细腻捕捉。
总结: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虽然篇幅短小,却以其质朴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打动人心。它不仅记录了边塞生活的艰难,也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作为一首典型的边塞诗,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与人民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