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长大的玩具教案-20240620110743】一、活动目标
1. 情感目标:通过回忆童年与玩具相伴的时光,激发幼儿对美好童年的向往和珍惜之情。
2. 认知目标:了解不同年代玩具的特点及演变过程,初步感知社会发展的变化。
3. 能力目标:在互动交流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 各类旧玩具(如木制积木、铁皮青蛙、竹蜻蜓等)
- 照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不同时期的玩具)
- 白板、彩色画纸、彩笔、胶水等手工材料
- 背景音乐(轻柔的儿时经典歌曲)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回忆童年
教师播放一段轻快的儿时音乐,引导幼儿闭上眼睛,回忆自己小时候玩过的玩具。
提问:“你小时候最喜欢玩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你和它之间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吗?”
鼓励幼儿大胆分享,营造温馨、轻松的氛围。
2. 展示与讨论:不同时代的玩具
教师出示不同年代的玩具实物或图片,如:
- 80年代的塑料小汽车、布娃娃
- 90年代的遥控车、拼图
- 21世纪的电子玩具、智能机器人
组织幼儿分组讨论:“这些玩具和我们现在的玩具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哪一种更有趣?为什么?”
引导幼儿思考玩具的发展与科技、生活的关系。
3. 动手制作:我心中的玩具
提供材料,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制作“我心中最特别的玩具”。
可以是手工拼贴、绘画、模型制作等。
完成后,邀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讲述背后的故事。
4. 情感升华:一起长大的玩具
教师总结:“玩具不仅是我们的伙伴,更是我们成长路上的见证者。它们陪伴我们度过快乐的童年,也让我们学会分享、合作与创造。”
鼓励幼儿珍惜现在的玩具,同时也记住那些曾经陪伴过我们的老玩具。
四、延伸活动
- 布置家庭任务:请幼儿回家与家长一起回忆并拍摄“童年玩具”照片,带到幼儿园分享。
- 在教室设置“玩具角”,定期更换玩具,让幼儿体验不同时代的玩具文化。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真实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互动形式,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与参与热情。在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表达,还增强了对玩具文化的理解。未来可进一步结合绘本、故事等形式,丰富课程内容,使幼儿在多元化的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以确保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