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精选范文 >

语文教案_《搭石》第二课时教案x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语文教案_《搭石》第二课时教案x,求大佬赐我一个答案,感谢!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2 13:52:08

语文教案_《搭石》第二课时教案x】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中描写“搭石”的细节和人物动作的描写方法。

- 学会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品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 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生活中的美和人情味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乡亲们互帮互助、默默奉献的精神。

-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平凡却温暖的人和事,培养感恩之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搭石”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乡亲们的赞美之情。

-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文章的主题,并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思考“搭石”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 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什么是‘搭石’?它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 邀请几位学生朗读课文片段,检查朗读情况。

3. 引导学生回顾文章结构,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精读感悟(20分钟)

1. 品读关键段落

- 选取课文第3—5自然段,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

“作者是如何描写人们走搭石的?”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2. 小组合作探究

- 分组讨论: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乡亲们的互助精神?

- 举例说明:如“老人背小孩过河”“年轻人让老人先走”等情节。

-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强调细节描写的重要性。

3. 情感升华

- 提问:“如果你是文中的村民,你会怎么做?”

-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景,以及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延伸(10分钟)

1. 联系现实,激发共鸣

- 展示一些生活中体现“搭石精神”的图片或视频(如公交车让座、邻居帮忙搬家等)。

- 讨论:这些行为和文中“搭石”有何相似之处?

2. 写作练习

- 以“我身边的‘搭石’”为题,写一段话,描述一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温暖小事。

-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用真实、细腻的语言表达。

(四)总结提升(5分钟)

1. 师生共同总结

- 今天我们学习了《搭石》,了解了“搭石”不仅是石头,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 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家乡、对乡亲们的深情。

2. 布置作业

- 完成写作练习,题目为《我身边的“搭石”》。

- 阅读《搭石》全文,找出三处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写出感受。

五、板书设计:

```

搭石

质朴的美

互帮互助

温暖的人情

```

六、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合作讨论、联系实际,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搭石”的象征意义,并能结合自身经历进行表达。但在课堂时间安排上,部分环节略显仓促,今后需进一步优化教学节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表达机会。

---

备注: 本文为原创教案,内容基于教材《搭石》编写,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