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剧本台词(《文武双全》郭德纲相声)】【开场白】
甲: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乙:大家晚上好!
甲:我是郭德纲。
乙:我是于谦。
甲: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一段新段子,名字叫《文武双全》。
乙:文武双全?这名字听着挺有气势的啊。
甲:可不是嘛,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乙:那您这是要当将军还是当文官啊?
甲:我这文武双全,不是说我会武功,也不是说我能写文章,是说我能说相声,还能唱京剧。
乙:哎哟,这么厉害?
甲:那当然了,我可是文武双全,文的是相声,武的是……打快板!
乙:打快板?那你是不是还得练点基本功?
甲:那可不!我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先练半小时快板,再练半小时京剧,最后再讲两段相声。
乙:这么拼?
甲:不拼不行啊,现在观众要求高了,不能光靠嘴皮子,还得有点真本事。
乙:那您这个“文武双全”是怎么来的?
甲:这还得从我小时候说起。小时候家里穷,没条件学乐器,我就天天看电视剧,看功夫片,看京剧,结果就把我给看“武”了。
乙:那“文”呢?
甲:文嘛,就是我看书,看报纸,听广播,还喜欢背唐诗宋词。
乙:那您是不是还背过《出师表》?
甲:怎么,您也听过?
乙:我听过,但我背不下来。
甲:那是因为你没用心,我小时候背《出师表》,背得比谁都熟,那时候我还想,要是诸葛亮能来跟我聊聊天就好了。
乙:您想跟他聊什么?
甲:我想问他,为什么他那么聪明,却总是失败?
乙:那您后来怎么想通了?
甲:后来我明白了,因为他是“武”,但不够“文”。
乙:这话怎么讲?
甲:他文才出众,但不懂人情世故,所以屡战屡败。
乙:那您呢?您是文武双全,是不是就不会失败?
甲:那当然,我既懂人情世故,又会说相声,还能唱京剧,走到哪儿都是受欢迎的。
乙:那您是不是经常被邀请去参加各种活动?
甲:可不是嘛,前两天我去一个学校,校长说:“郭老师,您来给我们讲讲文武双全吧。”
甲:我说:“行啊,我给您讲讲什么叫文武双全。”
乙:那您讲了吗?
甲:讲了,我一开口,校长就哭了。
乙:为啥?
甲:我说:“文,就是能说会道;武,就是能唱能跳。”校长一听,感动得不行。
乙:那后来呢?
甲:后来校长说:“郭老师,您太厉害了,我们学校以后要搞个‘文武双全’培训班。”
甲:我说:“那我来当讲师。”
乙:您真去啦?
甲:去了,我一进教室,学生都吓坏了。
乙:为啥?
甲:因为我穿了一身戏服,手里拿着快板,嘴里还哼着京剧调子。
乙:那学生怕不怕您?
甲:怕啥?他们以为我是个京剧演员,结果一问,我跟他们讲相声,他们更懵了。
乙:您这是文武双全,还是文武混搭?
甲:我这是文武合璧,文中有武,武中有文。
乙:那您这个“文武双全”是不是有点夸张?
甲:不夸张,我这叫实至名归。
乙:那您能不能教教我们,怎么才能做到文武双全?
甲:其实很简单,只要多读书、多练功、多表演,就能做到。
乙:那我现在就开始练?
甲:别急,先从背一首诗开始。
乙:那我背一首《静夜思》吧。
甲:床前明月光……
乙:疑是地上霜……
甲:举头望明月……
乙:低头思故乡。
甲:哎,不错嘛,你这文才不错啊。
乙:那我接着练武吧。
甲:那你先练个快板。
乙:(打快板)“一、二、三、四、五、六、七……”
甲:停停停,你这节奏不对。
乙:那您来示范一下。
甲:(打快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乙:哎,您这节奏太好了。
甲:那是,我这叫文武双全,文能背诗,武能打快板。
乙:看来咱们今天这节目,不仅让大家笑了,还让大家学到了东西。
甲:对,这就是我们的宗旨——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乙:感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甲:拜拜!
乙:拜拜!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