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精选范文 >

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教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教案,蹲一个热心人,求不嫌弃我笨!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0 01:47:03

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并掌握十字相乘法的基本原理,能够熟练运用十字相乘法对二次三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代数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十字相乘法的步骤与应用。

-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选择合适的因数组合,尤其是当系数较大或符号复杂时。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板书设计。

-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笔。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我们之前学习了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如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方法——十字相乘法。它是用来分解哪种类型的多项式的呢?”

引导学生回忆:二次三项式(形如 $ ax^2 + bx + c $)的因式分解。

2. 新知讲解(15分钟)

(1)概念引入:

十字相乘法是一种适用于形如 $ x^2 + px + q $ 的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中间项拆成两个数的和,使得这两个数的积等于常数项,和等于一次项系数。

例如:分解 $ x^2 + 5x + 6 $

思路:寻找两个数,它们的和为5,积为6。这两个数是2和3。因此:

$$

x^2 + 5x + 6 = (x + 2)(x + 3)

$$

(2)一般形式的十字相乘法:

对于 $ ax^2 + bx + c $,如果能分解为 $ (mx + n)(px + q) $,则有:

$$

a = m \cdot p, \quad c = n \cdot q, \quad b = m \cdot q + n \cdot p

$$

教师通过板书展示如何用“十字”方式排列各项系数,帮助学生理解分解过程。

3. 典型例题解析(20分钟)

例1:分解 $ x^2 + 7x + 12 $

分析:找两个数,和为7,积为12 → 3和4

结果:$ (x + 3)(x + 4) $

例2:分解 $ x^2 - 5x + 6 $

分析:找两个负数,和为-5,积为6 → -2和-3

结果:$ (x - 2)(x - 3) $

例3:分解 $ 2x^2 + 7x + 3 $

分析:先看 $ a=2 $,尝试拆分系数,找到合适的组合。

可能组合:(2x + 1)(x + 3) → 验证:2x·x = 2x²,2x·3 + 1·x = 6x + x = 7x,1·3 = 3

结果:$ (2x + 1)(x + 3) $

4. 巩固练习(15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 分解 $ x^2 + 9x + 18 $

2. 分解 $ x^2 - 4x - 21 $

3. 分解 $ 3x^2 + 10x + 8 $

4. 分解 $ 6x^2 - 11x + 3 $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5.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十字相乘法的关键点:正确选择因数组合,注意符号变化。

作业布置:

- 完成教材第XX页习题1~5题。

- 自选3道题,写出详细的分解过程。

五、板书设计:

```

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

1. 基本形式:x² + px + q = (x + a)(x + b),其中 a + b = p,ab = q

2. 一般形式:ax² + bx + c = (mx + n)(px + q)

- a = m·p

- c = n·q

- b = m·q + n·p

3. 示例:

x² + 5x + 6 = (x + 2)(x + 3)

2x² + 7x + 3 = (2x + 1)(x + 3)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十字相乘法的原理,课堂互动较为积极,但部分学生在处理系数较大的题目时仍存在困难,今后应加强相关训练,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