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精选范文 >

神奇的画(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神奇的画(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求解答求解答,第三遍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4 11:09:18

神奇的画(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了解某些材料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变化,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神奇”现象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 白纸若干

- 食用色素(红、黄、蓝等)

- 水杯、滴管

- 胶水

- 清水

- 纸巾或滤纸

- 教师示范用的“神奇画”作品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幅“神奇的画”,并提问:“你们看,这幅画上有什么?它是不是会动?”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接着,教师可以问:“你们有没有见过会变颜色的画?今天我们要一起做一幅‘神奇的画’。”

2. 探索与操作(15分钟)

(1)教师先进行示范:

将一张白纸平铺在桌上,用滴管在纸上滴几滴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然后用胶水在纸上画出一些图案,最后用清水轻轻喷洒在纸上。幼儿观察后会发现,原本静止的颜色开始扩散,形成美丽的图案。

(2)幼儿分组操作:

每组幼儿领取材料,尝试自己制作“神奇的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同的颜色组合,并提醒他们注意卫生。

3. 分享与交流(5分钟)

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他们是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颜色会跑出来呢?”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如“因为水把颜色带走了”“像小鱼游一样”。

4.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做了神奇的画,是因为水让颜色动起来了。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小秘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的奇妙之处。”

最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小任务:“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试试看,能不能做出更漂亮的神奇画。”

四、活动延伸建议:

- 在科学角投放相关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索。

- 鼓励幼儿用图画记录自己的实验过程。

- 结合美术活动,开展“神奇的色彩”主题绘画。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神奇的画”为切入点,通过直观的操作和有趣的探索,激发了幼儿的科学兴趣。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强,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部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今后应加强个别指导,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六、注意事项:

- 使用食用色素时,要确保无毒无害,避免误食。

- 活动过程中注意保持桌面清洁,及时清理洒落的水和颜料。

-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工具,避免弄脏衣物。

备注: 本教案根据幼儿园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设计,注重趣味性与探索性,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科学探究的目标要求。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