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高一的同学们迎来了本学期的最后一次大考——语文期末考试。这份试卷不仅是对前半学期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环节。下面是一份2017年高一语文下册期末试题,内容涵盖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作文等多个方面,适合学生进行模拟练习或教师作为教学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拜谒(yè)
B. 倾轧(zhà)
C. 装载(zǎi)
D. 纤细(xiān)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很好。
B. 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C. 由于天气恶劣,所以比赛取消了。
D.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A. 文天祥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4. 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他在这次考试中表现突出,真是“脱颖而出”。
B. 这件事他处理得当,可谓“得心应手”。
C. 面对困难,他总是“临阵脱逃”。
D. 他的演讲条理清晰,令人“耳目一新”。
5. 下列文学常识中,错误的一项是:
A.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集。
B.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C. 《赤壁赋》是苏轼的作品。
D.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作品。
6. 下列诗句中,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同的是:
A.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7. 下列词语中,属于近义词的一组是:
A. 喜欢—喜爱
B. 粗暴—粗心
C. 悲伤—快乐
D. 简单—复杂
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问:“你去哪?”
B. 他问:“你去哪?”
C. 他问:“你去哪?”
D. 他问:“你去哪?”
9.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 他像一只小猫一样安静。
C.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D.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10. 下列作家与作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阿Q正传》
B. 老舍——《骆驼祥子》
C. 巴金——《家》
D. 钱钟书——《围城》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________三部分。
2. 《滕王阁序》的作者是________。
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________。
4. 《赤壁赋》是苏轼在________被贬期间所作。
5. 《过秦论》的作者是________。
6. 《祝福》的作者是________。
7.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________》。
8.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最长的________诗。
9. 《荷塘月色》的作者是________。
10. 《再别康桥》的作者是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这段文字出自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天江边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1. 请写出这句诗的出处。(2分)
2. 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2分)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4. 请简要分析“海上明月共潮生”一句的意境。(3分)
5.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2分)
四、作文(30分)
请以“我最难忘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
- 内容真实,感情真挚;
- 结构清晰,语言流畅;
- 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A
3. A
4. C
5. D
6. D
7. A
8. B
9. C
10. D
二、填空题
1. 颂
2. 王勃
3. 《滕王阁序》
4. 黄州
5. 贾谊
6. 鲁迅
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 叙事
9. 朱自清
10. 徐志摩
三、阅读理解
1. 《春江花月夜》
2. 春天
3. 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4. 描绘了月亮从海上升起的壮丽景象,营造出宁静而辽阔的意境。
5. 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四、作文(略)
如需更多练习题或详细解析,欢迎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