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外科手术中,混合痔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虽然手术能够有效缓解症状,但术后常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肛门坠胀感。这种不适感不仅影响患者的恢复进程,也对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中医认为,此类症状多与气滞血瘀有关,因此在治疗上可结合中医理论进行干预。
“二白”穴是中医经络学中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前臂掌面桡侧,腕横纹上2寸处,属于手阳明大肠经。该穴位具有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多种疼痛性疾病及血液循环障碍问题。近年来,随着针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其在术后康复方面的价值也逐渐受到重视。
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刺“二白”穴对于混合痔术后患者因气滞血瘀导致的肛门坠胀症状是否具有显著疗效。研究对象为符合纳入标准的混合痔术后患者,且其肛门坠胀症状被辨证为气滞血瘀型。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接受常规术后护理的基础上,每日接受一次“二白”穴针刺治疗,疗程为14天。
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术后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时,肛门坠胀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组在术后恢复时间、排便舒适度及整体满意度方面也优于对照组,表明针刺“二白”穴在改善术后肛门坠胀症状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从中医角度看,气滞血瘀是术后气血运行不畅的表现,而“二白”穴作为调和气血的重要穴位,能够有效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瘀阻,从而减轻肛门坠胀感。同时,针刺刺激还可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强机体自我修复能力,有助于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针刺“二白”穴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在改善混合痔术后气滞血瘀型肛门坠胀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未来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以更全面地评估其长期疗效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