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词人冯延巳所作的一首经典词作。这首词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描绘了春日里一种细腻而复杂的心理状态,成为了后世传颂的经典之作。
原文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翻译
微风突然吹起,搅乱了一池平静的春水。
我悠闲地在芳香的小路上逗弄鸳鸯,随手揉搓着红色的杏花花蕊。
独自倚靠在斗鸭栏杆旁,碧玉簪子也斜斜地滑落。
整天都在盼望你的到来,却始终不见你的身影,忽然听到喜鹊的叫声,心中充满了期待。
赏析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以自然景象为引子,象征着内心波澜起伏的情绪。接下来,“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通过对细节的刻画,表现出主人公在等待时的无聊与焦虑。而后,“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进一步强化了孤独寂寞的氛围。“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最后两句则将期盼之情推向高潮,虽然没有见到心上人的身影,但听到喜鹊的叫声,依然让人充满希望。
整首词情景交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冯延巳作为南唐词坛巨匠的艺术造诣。他擅长以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表达深刻的人生感悟,使读者能够在平凡中感受到非凡的魅力。这种艺术手法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