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家属工是什么意思】“五七家属工”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术语,主要出现在中国20世纪60至70年代。它与当时的社会制度、劳动政策和家庭关系密切相关。下面将从定义、背景、特点及现状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定义
“五七家属工”是指在1966年5月7日毛泽东同志发出《五七指示》后,一些单位为了落实这一指示,安排职工的家属(主要是妻子)参加劳动或工作的一种特殊身份。这些家属虽然没有正式编制,但被安排从事一定的体力劳动或辅助性工作,工资由单位发放。
二、背景
- 历史时期: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
- 政策背景:毛泽东提出“五七指示”,强调干部、知识分子要参加劳动,防止“修正主义”。
- 社会背景:当时国家经济困难,劳动力紧张,许多单位开始动员家属参与劳动。
三、特点
特点 | 内容 |
非正式编制 | 不属于正式职工,无固定岗位 |
工资由单位发放 | 通常低于正式职工 |
主要为女性 | 多为职工的妻子或子女 |
劳动强度大 | 多从事体力劳动或辅助性工作 |
政策性强 | 受当时政治运动影响较大 |
四、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家逐步取消了“五七家属工”的制度。目前,这类人员大多已退休或转为正式职工,部分人因缺乏社会保障而面临生活困难。近年来,政府对这部分人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政策扶持和补偿。
五、总结
“五七家属工”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和劳动政策的特点。虽然现在已基本消失,但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影响仍值得深入研究。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五七家属工 |
时间 | 1966-1976年 |
背景 | “五七指示”、文化大革命 |
定义 | 家属参与劳动的非正式职工 |
特点 | 非编制、低工资、多为女性 |
现状 | 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部分人需政策支持 |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政策或历史背景,可查阅相关档案资料或地方志。
以上就是【五七家属工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