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式微胡不归】《诗经·邶风·式微》是一首古代诗歌,表达了对国家衰败、人民困苦的感慨,以及对归家的渴望。诗中“式微式微,胡不归”一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思与无奈。
一、原文回顾
> 式微式微,胡不归?
> 微君之故,胡为乎泥中?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战乱频繁、民生凋敝的现实,抒发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对归家的期盼。其中“式微”意为天色渐暗,象征着国家的衰落;“胡不归”则是对为何不能回家的质问,表现出一种深切的哀怨之情。
二、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诗经·邶风·式微》 |
主题 | 对国家衰败的忧虑与对归家的渴望 |
核心句子 | “式微式微,胡不归?” |
情感基调 | 悲凉、哀怨、无奈 |
背景 | 古代战乱时期,百姓流离失所 |
艺术特色 | 简洁凝练,含蓄深远,富有节奏感 |
文化意义 | 表达了古代士人对家国情怀的深刻思考 |
三、解读与延伸
“式微式微”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渐渐变暗”,而是借自然现象隐喻社会的衰退。诗人通过这种比喻,表达了对时局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感叹。“胡不归”则是一种质问,既是对统治者的责问,也是对自己处境的反思。
这首诗虽然短小,却蕴含深意,体现了《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尤其是“兴”这一手法的运用,使全诗更具感染力。
在后世文学中,“式微”常被用来形容国势衰微或个人遭遇困境,而“胡不归”则成为表达思乡、思亲的常用语句。如唐代诗人杜甫、白居易等,在其作品中也常有类似的情感表达。
四、结语
《式微》虽是古代的一首小诗,但其情感真挚、语言凝练,至今仍能引起读者共鸣。它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要保持对家国的忠诚与对生活的希望。
以上就是【式微式微胡不归】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