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历史简介】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横跨大渡河,是连接川西与康藏地区的重要通道。这座桥不仅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历史上也见证了多次重大事件,尤其是1935年红军长征期间的“飞夺泸定桥”战役,成为中国人民革命史上的重要篇章。
泸定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由当时的四川总督范承谟主持修建,历时一年建成。桥长103.67米,宽3米,由13根铁索组成,其中9根为底索,4根为扶手索,桥面铺设木板,结构坚固,历经数百年风雨仍屹立不倒。
泸定桥不仅是交通要道,也是民族团结的象征。在历史上,它曾是汉藏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在近代,它因红军的英勇事迹而更加闻名于世。
泸定桥历史概况表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泸定桥 |
位置 | 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大渡河上 |
建造时间 |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
建成时间 | 1706年 |
结构 | 13根铁索,9根底索,4根扶手索,木板铺面 |
长度 | 103.67米 |
宽度 | 3米 |
历史意义 | 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战役发生地 |
文化价值 | 汉藏交流、民族团结象征 |
保护级别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泸定桥不仅是一座古老的桥梁,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的存在提醒着后人铭记过去,珍惜和平,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如今,泸定桥已成为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以上就是【泸定桥历史简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