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字康熙字典释义】在《康熙字典》中,“割”字是一个常见的汉字,具有丰富的含义和使用场景。通过对《康熙字典》的查阅与分析,可以了解“割”字的本义、引申义及其在古代文献中的应用。以下是对“割”字在《康熙字典》中的释义总结。
一、字形结构
- 部首:刀
- 笔画数:12画
- 五笔编码:RJYH(根据《康熙字典》的笔画分类)
- 繁体写法:割
二、康熙字典释义
拼音 | 注音 | 字义解释 | 出处/用法 |
gē | ㄍㄜ | 割断;切开 | 《说文解字》:“割,断也。” |
gē | ㄍㄜ | 分裂;分开 | 如“割据”、“割地”等 |
gē | ㄍㄜ | 刻薄、苛刻 | 如“割剥”、“割取” |
gē | ㄍㄜ | 贪婪、索取 | 如“割利”、“割取利益” |
三、引申义与用法
1. 物理上的切割
“割”常用于描述用刀具将物体切开的行为,如“割草”、“割肉”。
2. 政治或地理上的分割
在历史语境中,“割”常用于表示领土的划分,如“割地求和”、“割让”。
3. 经济或利益上的获取
“割”也可表示对资源或利益的占有,如“割取利润”、“割据一方”。
4. 道德层面的贬义
在某些语境中,“割”带有贬义,如“割剥百姓”,表示对人民的剥削。
四、相关词语举例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割据 | 地方势力占据一方,不听从中央指挥 | 《三国志》 |
割舍 | 放弃、舍去 | 《红楼梦》 |
割裂 | 分裂、断裂 | 《史记》 |
割爱 | 放弃喜爱的事物 | 《诗经》 |
割地 | 割让土地 | 《左传》 |
五、总结
“割”字在《康熙字典》中主要表示“切断、分裂”的意思,同时也延伸出“剥削、索取”等引申义。其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物理切割、政治分割以及经济行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文化内涵。通过了解“割”字的多种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中的表达方式及语言习惯。
如需进一步研究“割”字在不同朝代的演变或与其他字的搭配使用,可参考《说文解字》《广韵》等相关古籍。
以上就是【割字康熙字典释义】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