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口技练习题】《口技》是清代文学家林嗣环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文章通过描写一位艺人高超的口技表演,展现了声音的丰富变化和现场的生动氛围。本文语言简练,描写细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文言文篇目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口技》一文的知识点,以下整理了相关的练习题及答案,便于复习与巩固。
一、基础知识练习题
题号 | 题目 | 答案 |
1 | 《口技》的作者是谁? | 林嗣环 |
2 | 文章出自哪部作品? | 《虞初新志》 |
3 | “口技”指的是什么? | 模拟各种声音的技艺 |
4 | 文章主要描写的是哪种场景? | 一家人在深夜的惊险遭遇 |
5 | 文中“宾客无不变色离席”的意思是? | 客人们都吓得脸色发白,离开座位 |
6 |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中的“众妙”指的是什么? | 各种奇妙的声音 |
7 |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说明了什么? | 表演者只用简单的道具就完成了精彩的表演 |
8 | 文中“遥闻深巷中犬吠”属于哪种描写方式? | 听觉描写 |
9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的“力拉”是什么意思? | 倾倒、倒塌的声音 |
10 | 文中“忽一人大呼‘火起’”表现了什么? | 突然发生的危险情境 |
二、理解与分析练习题
题号 | 题目 | 答案 |
11 | 文章开头“京中有善口技者”一句有什么作用? | 引出人物,为后文做铺垫 |
12 | 文中“满坐寂然,无敢哗者”说明了什么? | 客人们非常专注,不敢大声说话 |
13 | 作者是如何表现口技艺人技艺高超的? | 通过细致的声音描写和听众的反应来体现 |
14 |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 即使有再多的手指,也难以完全描述声音的变化 |
15 | 文章结尾提到“夫齁声起,妇拍而鸣”,这属于哪种描写? | 听觉描写 |
16 |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妇人醒,儿啼”这一情节? | 为后续的“大呼火起”埋下伏笔,增强故事的连贯性 |
17 | 文中“群响毕绝”是什么意思? | 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 |
18 |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反映了什么? | 客人们被表演深深吸引,感到紧张和害怕 |
19 | 文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道具的作用是什么? | 简洁的道具更能突出艺人的技艺 |
20 |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 以声写声,通过声音的变化来推动情节发展 |
三、拓展与思考题
题号 | 题目 | 答案 |
21 | 如果你是观众,听完这场口技表演后会有什么感受? | 感受到艺人的高超技艺,体会到声音的魅力 |
22 | 你认为口技表演在今天还有意义吗?为什么? | 有意义,它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展示了声音艺术的无限可能 |
23 | 你能列举几个类似的民间艺术形式吗? | 如相声、评书、快板等 |
24 | 从文中可以看出,口技艺人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 细心观察、技艺高超、善于模仿 |
25 | 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口技表演的场景,你会选择什么主题? | 比如森林夜景、市井喧闹、战场风云等 |
四、总结
《口技》是一篇描写生动、语言优美的文言文,通过对声音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艺人的高超技艺和表演的精彩场面。学习这篇文章,不仅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上述练习题的解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词汇和句式,并提升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希望同学们在复习时能够结合文本,认真思考,真正掌握这篇经典之作。
以上就是【初中语文口技练习题】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