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精选范文 >

初中语文口技练习题

2025-09-05 23:48:45

问题描述:

初中语文口技练习题,有没有人能看懂这题?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5 23:48:45

初中语文口技练习题】《口技》是清代文学家林嗣环所写的一篇文言文,文章通过描写一位艺人高超的口技表演,展现了声音的丰富变化和现场的生动氛围。本文语言简练,描写细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文言文篇目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口技》一文的知识点,以下整理了相关的练习题及答案,便于复习与巩固。

一、基础知识练习题

题号 题目 答案
1 《口技》的作者是谁? 林嗣环
2 文章出自哪部作品? 《虞初新志》
3 “口技”指的是什么? 模拟各种声音的技艺
4 文章主要描写的是哪种场景? 一家人在深夜的惊险遭遇
5 文中“宾客无不变色离席”的意思是? 客人们都吓得脸色发白,离开座位
6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中的“众妙”指的是什么? 各种奇妙的声音
7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说明了什么? 表演者只用简单的道具就完成了精彩的表演
8 文中“遥闻深巷中犬吠”属于哪种描写方式? 听觉描写
9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的“力拉”是什么意思? 倾倒、倒塌的声音
10 文中“忽一人大呼‘火起’”表现了什么? 突然发生的危险情境

二、理解与分析练习题

题号 题目 答案
11 文章开头“京中有善口技者”一句有什么作用? 引出人物,为后文做铺垫
12 文中“满坐寂然,无敢哗者”说明了什么? 客人们非常专注,不敢大声说话
13 作者是如何表现口技艺人技艺高超的? 通过细致的声音描写和听众的反应来体现
14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即使有再多的手指,也难以完全描述声音的变化
15 文章结尾提到“夫齁声起,妇拍而鸣”,这属于哪种描写? 听觉描写
16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妇人醒,儿啼”这一情节? 为后续的“大呼火起”埋下伏笔,增强故事的连贯性
17 文中“群响毕绝”是什么意思? 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
18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反映了什么? 客人们被表演深深吸引,感到紧张和害怕
19 文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道具的作用是什么? 简洁的道具更能突出艺人的技艺
20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以声写声,通过声音的变化来推动情节发展

三、拓展与思考题

题号 题目 答案
21 如果你是观众,听完这场口技表演后会有什么感受? 感受到艺人的高超技艺,体会到声音的魅力
22 你认为口技表演在今天还有意义吗?为什么? 有意义,它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展示了声音艺术的无限可能
23 你能列举几个类似的民间艺术形式吗? 如相声、评书、快板等
24 从文中可以看出,口技艺人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细心观察、技艺高超、善于模仿
25 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口技表演的场景,你会选择什么主题? 比如森林夜景、市井喧闹、战场风云等

四、总结

《口技》是一篇描写生动、语言优美的文言文,通过对声音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艺人的高超技艺和表演的精彩场面。学习这篇文章,不仅可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上述练习题的解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词汇和句式,并提升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希望同学们在复习时能够结合文本,认真思考,真正掌握这篇经典之作。

以上就是【初中语文口技练习题】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