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例3例4课件新人教版.】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运算定律是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性质、提高计算效率的重要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聚焦于“加法运算定律”,具体学习例3和例4的内容,进一步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含义;
2. 能够用字母表达式表示这两个运算定律;
3. 在实际计算中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定律简化运算过程;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理解与应用;
- 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合理选择并应用相应的运算定律。
三、教学内容
1. 加法交换律(例3)
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例3:计算下面两组算式的结果,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 25 + 18 = ?
- 18 + 25 = ?
通过计算可以发现,无论是25+18还是18+25,结果都是43。这说明了两个数相加时,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
总结: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在计算时调整数字的顺序,使计算更简便。
2. 加法结合律(例4)
接下来我们看另一个例子:
例4:计算下面两个算式的和:
- (12 + 15) + 8 = ?
- 12 + (15 + 8) = ?
第一种计算方式:先算括号里的12+15=27,再加8得35;
第二种计算方式:先算括号里的15+8=23,再加12得35。
无论怎样改变运算的顺序,结果都是一样的。
总结: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这个规律告诉我们,在多个数相加时,可以先将某些数结合在一起计算,从而提高计算效率。
四、课堂练习
1. 运用加法交换律,写出与“36 + 49”相等的算式。
2. 利用加法结合律,计算“27 + 15 + 3”。
3. 比较以下两组算式,看看是否符合加法交换律或结合律:
- 42 + 18 和 18 + 42
- (10 + 20) + 30 和 10 + (20 + 30)
五、拓展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加法运算定律也经常被使用。比如购物时,我们可以先计算一些容易相加的物品价格,再进行整体计算,这样可以减少出错的几率。
六、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加法的两个重要运算定律——交换律和结合律。它们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快速地进行计算,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规律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备注:本课件适用于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运算定律”部分的教学,内容紧扣教材,注重基础与应用相结合,适合教师备课及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