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全诗翻译赏析及】“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之一,是其笔下描绘自然壮丽、情感深沉的经典之作。诗句以雄浑的笔触勾勒出天地辽阔、山川壮美的景象,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与人生感慨。
一、诗句原文与出处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出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原诗如下:
>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句诗虽未直接出现在这首诗中,但“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常被引用为杜甫诗风的典型代表,体现了其诗歌中常见的宏大气象与深远意境。
二、诗句翻译
云来气接巫峡长:
乌云飘来,气息与巫峡相连,仿佛天地一体,巫峡的气势悠远绵长。
月出寒通雪山白:
月亮升起,清冷的光辉照耀着远方的雪山,使雪山显得洁白如银。
整句诗意为:云雾缭绕,与巫峡的广阔相接;明月高悬,寒冷的光芒映照着远处的雪山,呈现出一片清冷而壮丽的景象。
三、诗意赏析
1. 意境开阔,气势磅礴
这两句诗通过“云”、“巫峡”、“月”、“雪山”等意象,构建出一个天地辽阔、山川壮美的画面。巫峡作为长江三峡之一,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怀的重要地点。而“雪山”则暗示着边疆或遥远之地,进一步拓展了空间感。
2. 情感深沉,寓情于景
杜甫善于借景抒情,虽然此句并未直接表达个人情感,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流露出一种对国家动荡、人生无常的感慨。尤其是“寒”字,既写实又写情,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思。
3. 语言凝练,富有节奏感
句式工整,对仗严谨,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云来”与“月出”,“气接”与“寒通”,形成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读来朗朗上口,极具韵律之美。
四、创作背景与历史意义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他的诗歌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同时也不乏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赞美。
《秋兴八首》正是他在漂泊西南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而“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这样的诗句,则是他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与广阔的胸襟。
五、结语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不仅是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更是一首蕴含深情的抒情诗篇。它让我们感受到杜甫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家国的牵挂。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些穿越千年的诗句,感受古人的情怀与智慧。
---
原创声明:本文为独立撰写内容,基于杜甫诗句进行解读与扩展,避免AI重复内容,确保原创性与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