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是培养学生语言感受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十二课《古诗三首》,选取了三首经典古诗,分别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长相思》。这些诗歌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意境深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与生活。
一、课文原文
1.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二、知识点梳理
(一)作者简介
-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佛”,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
- 张继:唐代诗人,以《枫桥夜泊》最为著名,作品多表现旅途中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 纳兰性德:清代词人,出身贵族,才华横溢,作品情感真挚,风格婉约。
(二)字词解释
- 山居秋暝:“山居”指居住在山中,“秋暝”意为秋天的傍晚。
- 枫桥:地名,在今江苏苏州附近。
- 夜泊:夜晚停船靠岸。
- 长相思:词牌名,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三)诗意理解
1. 《山居秋暝》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山林的宁静美景,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2. 《枫桥夜泊》
通过描绘秋夜江边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3. 《长相思》
通过描写旅途中的风雨与寒冷,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三、写作手法与艺术特色
- 借景抒情:三首诗都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
- 动静结合:如《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既有静景也有动景。
- 语言简练:古诗语言凝练,意蕴丰富,值得反复品味。
四、拓展延伸
为了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配乐朗读:选择适合的音乐进行朗读,增强对诗歌情感的体会。
2. 绘画想象:根据诗句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画面,培养想象力。
3. 联系生活:思考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与自己的经历相似,增强共鸣。
五、学习建议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古诗不仅要背诵,更要理解其内涵。建议家长或老师引导孩子:
- 多读多背,积累语感;
- 结合历史背景,了解诗人创作时的心境;
- 鼓励写读后感,提升表达能力。
结语
《古诗三首》不仅是一组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孩子们不仅能提高语文素养,还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古诗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