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项令范晔原文及翻译】《强项令》是出自《后汉书·范晔传》中的一篇短文,讲述了东汉时期一位名叫董宣的官员,因刚正不阿、不畏权贵而被世人称颂的故事。这篇文章虽篇幅不长,但内容深刻,展现了古代士人坚守原则、敢于抗争的精神风貌。
原文:
> 董宣,字少平,南阳人也。少为县吏,有节操。后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吏不能得。宣乃敕左右缚之,以绳系颈,使骑马驰行,至市,令百姓观之,曰:“若欲生者,可自陈。”其人叩头请死,宣遂杀之。主怒,谓宣曰:“汝何敢杀吾家奴?”宣曰:“臣奉法不阿,不敢废法。”主曰:“公卿皆言不可,独汝不从,何也?”宣曰:“臣闻天子不与民争利,今以王法杀人,非所以为政。”主大怒,乃召宣入,欲加刑。宣曰:“愿一言而死。”主曰:“何言?”宣曰:“陛下以孝治天下,而今纵容贵戚犯法,何以教化百姓?”主乃止。
翻译:
董宣,字少平,是南阳人。年轻时曾做过县吏,为人有气节和操守。后来他担任了洛阳县令。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人,官吏不敢捉拿。董宣于是命令手下将那名家奴绑起来,用绳子系住他的脖子,让他骑马在街上跑,让百姓围观,并说:“如果还想活命,就自己说出来。”那人叩头求死,董宣便杀了他。公主非常生气,对董宣说:“你凭什么敢杀我的家奴?”董宣回答:“我奉行法律,不偏袒任何人,不敢废弃法律。”公主又说:“朝廷大臣都说不行,唯独你不听,为什么?”董宣说:“我听说天子不应与百姓争夺利益,现在因为王法而杀人,不是治理国家的方法。”公主非常愤怒,于是召董宣进宫,想要对他施以刑罚。董宣说:“我只求说一句话就死。”公主问:“说什么?”董宣说:“陛下以孝道治理天下,如今却放纵贵戚犯法,如何能教化百姓?”公主于是作罢。
评析:
《强项令》虽然文字简练,却生动刻画了一位刚正不阿、不惧权贵的清官形象。董宣的行为体现了“法不容情”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权贵与平民之间的矛盾。文章通过一个具体事件,展现了法律与权力之间的冲突,以及一位官员在面对强大压力时所表现出的坚定立场。
范晔在《后汉书》中记载此事,不仅是对董宣个人品德的赞扬,也是对当时政治风气的一种反思。这种“强项”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坚持正义、维护公平。
结语:
《强项令》虽为史书中的一个小故事,但却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与历史价值。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公与压迫时,应当勇敢站出来,坚守自己的信念与职责。正如董宣所说:“臣奉法不阿”,这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