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1.1正数和负数说课】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就《七年级数学1.1正数和负数》这一课进行说课。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学习的起始内容之一,也是学生首次接触到负数的概念,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首先,我将从教材分析入手。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正数和负数”。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负数,帮助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建立对有理数的基本认识。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正数与负数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难点则在于理解负数的意义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
接下来是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他们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但普遍对新知识充满好奇。由于之前接触的数都是正数,对于负数这个概念可能会感到陌生甚至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对负数的直观认识。
在教学目标方面,我设定了以下几点: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正数与负数的定义,能正确识别并书写正负数,掌握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为了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温度的变化,如“零下5℃”和“零上10℃”,从而引出负数的概念。同时,也可以结合银行存款与贷款、上升与下降等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实际意义。
二、探究新知(15分钟)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教师适时引导,总结正数与负数的定义。接着,通过板书展示正负数的写法,强调“+”号可以省略,“-”号不可省略。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设计一些基础题目,如判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或者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及时反馈问题,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概念。
四、拓展提升(5分钟)
通过一个趣味性的数学游戏或小故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如海拔高度、得分情况等,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课堂小结(3分钟)
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补充完善,强化重点知识。
六、布置作业(2分钟)
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使用正负数的例子,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最后,关于教学评价,我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思维活跃度以及合作学习的表现,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含义,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有理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我对《七年级数学1.1正数和负数》这节课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