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子諲《洞仙歌中秋》原文及赏析】在宋代众多词人中,向子諲虽不如苏轼、辛弃疾那样声名显赫,但他笔下的词作却别具一格,尤其在描写节令与情感交融方面颇具特色。其中,《洞仙歌·中秋》便是其代表作之一,词中借中秋月夜抒发了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情感深沉,意境悠远。
一、原文
> 洞仙歌·中秋
>
> 玉露金风,渐近中秋节。
> 满城灯火如银屑。
> 万里江山,照见清辉皎洁。
> 对此良辰,怎不思量时节?
>
> 一盏浮香,半庭凉月。
> 酒阑人散,独倚危楼,望断天涯路。
> 叹浮生若梦,几度欢娱,几番离别。
> 唯有明月,年年依旧,照我心如雪。
二、赏析
这首《洞仙歌·中秋》以中秋之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孤寂的画面。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情景交融,情感真挚。
上阕以“玉露金风”开篇,点明时节之清冷与秋意之浓。接着“满城灯火如银屑”,将月光比作银屑洒落人间,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随后“万里江山,照见清辉皎洁”,进一步渲染了中秋月夜的壮阔与澄澈,令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
下阕转入内心世界的表达。“一盏浮香,半庭凉月”描绘了一个人独自品酒赏月的情景,流露出淡淡的孤独与惆怅。接着“酒阑人散,独倚危楼”,更强化了这种孤寂感。最后几句“叹浮生若梦,几度欢娱,几番离别。唯有明月,年年依旧,照我心如雪。”则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寄情明月的豁达情怀。
三、艺术特色
1. 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全词语言朴素自然,没有华丽辞藻堆砌,却能营造出极强的画面感和情感共鸣。
2. 情景交融,情感真挚:作者通过对中秋夜景的描写,引出对人生、时光的思考,使整首词富有哲理性。
3. 对比手法运用得当:如“欢娱”与“离别”、“浮生若梦”与“明月依旧”的对比,增强了词的情感张力。
四、结语
《洞仙歌·中秋》是一首典型的咏月怀人之作,它不仅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象,更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情感的深刻体悟。在那个没有现代科技的时代,人们借助月亮寄托思念与希望,而向子諲则用他的文字,为我们留下了这一段关于中秋、关于人生的深情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