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原文译文赏析】《公输》是《墨子》一书中的一篇重要篇章,讲述了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子与鲁国人公输盘(即鲁班)之间关于“止楚攻宋”的一场辩论。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墨子的智慧与勇气,也体现了他“兼爱”“非攻”的思想主张,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一、原文节选
>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 公输盘不说。
>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不足而争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公输盘服。
二、译文解析
公输盘为楚国制造了攻城用的云梯,完成后准备用来攻打宋国。墨子听说后,从齐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到达楚国都城郢,去见公输盘。
公输盘问:“先生有什么指教吗?”
墨子回答:“北方有人侮辱我,我想请您帮我杀了他。”
公输盘很不高兴。
墨子又说:“我愿意给您十金作为报酬。”
公输盘说:“我讲道义,绝不会杀人。”
墨子起身,再次行礼说:“让我来解释一下。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打算用来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土地富足,但人口不足,却要去杀害本就不多的人,去争夺多余的土地,这不能说是明智;宋国没有罪却遭到攻击,这不能说是仁慈;明知不对却不加劝阻,这不能说是忠诚;努力劝阻却未能成功,这不能说是强大;你讲义气不杀少数人,却要杀众多无辜百姓,这不能说是懂得事理。”
公输盘被说服了。
三、赏析与思考
《公输》一文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紧凑、逻辑严密,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墨子以巧妙的方式引导公输盘反思自己的行为,既避免了正面冲突,又达到了劝阻战争的目的,充分展现了其政治智慧与道德感召力。
文章中,“义不杀少而杀众”一句尤为精辟,直指战争的本质——以正义之名行杀戮之实,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原则。墨子通过层层递进的论证,让对方在逻辑上无法反驳,最终心服口服。
此外,文中还体现了墨家学派“非攻”思想的核心理念,强调和平与正义的重要性,反对无端侵略与战争,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四、结语
《公输》不仅是一篇生动的历史故事,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政治寓言。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仅在于言辞的锋利,更在于对人性的洞察与对正义的坚持。墨子以一人之力,阻止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战争,其精神值得我们今天深思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