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上学我骄傲》教学设计(鄂科技版心理健康教育一年级)】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上学”是值得自豪的事情,激发他们对学校生活的兴趣和期待。
2.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属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体验。
3. 行为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到上学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难点:如何在低年级学生中有效传达“骄傲”这一抽象概念,并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表现。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小奖章、笑脸贴纸等。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自己即将进入的学校环境,收集有关“上学”的照片或故事。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以亲切的语气开场:“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一名小学生啦!是不是感到特别兴奋呢?”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上学的感受,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 新授(15分钟)
(1)播放一段关于小学生日常生活的视频,展示孩子们上课、做游戏、交朋友等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出示“我上学我骄傲”主题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我上学我骄傲’?你能说出几个理由吗?”
(3)教师总结:上学不仅意味着学习知识,还意味着成长、交朋友、探索世界。每一个新阶段都是值得骄傲的。
3. 活动一:我的上学日记(10分钟)
学生用图画或简单的文字记录自己第一天上学的心情,可以画出自己喜欢的老师、同学、教室等,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
4. 活动二:我是小小榜样(10分钟)
教师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在幼儿园时做得好的事情,比如帮助别人、遵守纪律等,引导大家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值得骄傲的地方,上学后也可以继续努力。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上学是一种成长,是一种荣耀”,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五、板书设计:
我上学我骄傲
——学会欣赏自己,爱上学校生活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创设,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经历,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课堂实效性。
七、作业建议:
请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今天的课堂内容,并记录下自己最想在学校做到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