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酶切位点表含保护碱基-20211129121322x】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限制性内切酶是构建重组DNA分子的重要工具。它们能够识别特定的DNA序列,并在该位置进行切割。为了确保酶切反应的准确性和效率,了解不同酶的识别位点以及是否包含“保护碱基”非常重要。
本文将提供一份常用的酶切位点列表,涵盖多种常见限制酶及其对应的识别序列和保护碱基信息,帮助研究人员在设计实验时做出更合理的选择。
一、什么是保护碱基?
在某些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中,除了核心识别位点外,还会在两侧添加额外的碱基,这些被称为“保护碱基”。保护碱基的作用在于提高酶的切割效率,防止非特异性切割,同时有助于后续的克隆操作(如连接、测序等)。不同的酶对保护碱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二、常用酶切位点及保护碱基一览
以下是一些在分子克隆中频繁使用的限制酶及其识别位点与保护碱基信息(基于2021年11月29日的最新数据):
| 酶名称 | 识别位点| 保护碱基| 来源 |
|--------------|-------------------|-----------------|--------------|
| EcoRI| GAATTC| GAA TTC | 大肠杆菌 |
| BamHI| GGATCC| GGA TCC | 芽孢杆菌 |
| HindIII| AAGCTT| AAG CTT | 哈氏菌 |
| XhoI | CTCGAG| CTC GAG | 假单胞菌 |
| SalI | GTCGAC| GTC GAC | 沙门氏菌 |
| NotI | GC[GC]GGCCGCGC| GCGGCCGC| 真菌 |
| KpnI | GGTACC| GGT ACC | 肠杆菌 |
| SmaI | CCCGGG| CCC GGG | 肠杆菌 |
| PstI | CTGCAG| CTG CAG | 肠杆菌 |
| NheI | GCTAGC| GCT AGC | 肠杆菌 |
> 注:部分酶可能因批次或供应商不同而略有差异,建议查阅具体产品说明书以确认最佳使用条件。
三、酶切位点的选择建议
1. 避免重复位点:在构建载体时,应尽量选择不重叠的酶切位点,以减少非特异性切割的风险。
2. 考虑保护碱基:对于需要高精度切割的实验,优先选择带有明确保护碱基的酶。
3. 兼容性检查:如果计划使用双酶切策略,需确保两种酶的识别位点不相互干扰。
4. 验证切割效果:在实际实验前,建议通过凝胶电泳验证酶切产物是否符合预期。
四、总结
掌握常用酶切位点及其保护碱基的信息,是分子克隆实验中的基本功。通过对酶切位点的合理选择与设计,可以显著提高实验的成功率与效率。本表整理了当前较为常见的酶切位点信息,供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如需进一步获取详细数据或定制化酶切方案,可联系相关生物技术公司或查阅权威数据库(如NEB、Promega等)。
版本更新日期:2021年11月29日
来源:实验室内部整理与公开资料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