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农父庐舍原文及赏析】《题农父庐舍》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全诗通过描绘乡村田园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农耕生活的敬意。这首诗虽不似杜甫其他作品那般气势磅礴、情感激昂,却以其质朴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别样的艺术魅力。
原文:
山远天高烟水寒,
农夫庐舍在云端。
柴门不闭春常在,
野径无人草自安。
风送稻花香满路,
雨催新笋绿生栏。
莫言此地无佳景,
只恐诗人未得看。
赏析:
这首诗以“题农父庐舍”为题,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农家小屋及其周围的自然风光。诗中,“山远天高烟水寒”一句,勾勒出一幅辽阔而清冷的山水画卷,营造出一种静谧、悠远的氛围。“农夫庐舍在云端”则进一步将农舍置于高处,仿佛与世隔绝,增添了几分超然脱俗的意味。
接下来的两句“柴门不闭春常在,野径无人草自安”,写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自在。柴门随意敞开,春意盎然;小路荒芜,但青草自然生长,显示出一种无需人为干预的和谐状态。这种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理想。
后两句“风送稻花香满路,雨催新笋绿生栏”,则是对田园生活细节的生动刻画。风吹稻花,香气四溢;春雨滋润,新笋破土而出。这些景象不仅表现出农村的富饶与生机,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赞美。
最后两句“莫言此地无佳景,只恐诗人未得看”,则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诗人似乎在提醒世人,不要轻视乡村的风景,因为真正的美往往需要用心去发现。这也反映出杜甫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关注与尊重。
结语:
《题农父庐舍》虽篇幅不长,却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充分展现了杜甫诗歌中那种贴近生活、关注现实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是对田园风光的赞美,更是对朴素生活的礼赞,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