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原文及赏析】《和子由渑池怀旧》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为回应其弟苏辙(字子由)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轼在面对人生起伏时的豁达与深沉。
原文: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回首烟霞隔断云。
老去诗成空自笑,梦中犹记少年身。
莫道故园归未得,此身已在异乡尘。
诗歌解析:
首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以“逆旅”比喻人生,意指人生如同旅途中的一站,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这种比喻既形象又富有哲理,表现出苏轼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
次句“相逢何必曾相识,回首烟霞隔断云”,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未必需要前世的缘分,即使曾经相识,也终将因时间与距离而疏远。烟霞与云雾象征着朦胧的回忆,也暗示了人生的变幻莫测。
第三句“老去诗成空自笑”,诗人感叹自己年岁渐长,虽有诗才,却只能独自吟咏,无人欣赏,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无奈与孤寂。
末句“梦中犹记少年身”,则是对青春岁月的怀念。梦中的自己仍保持着少年的模样,现实中的自己却已步入暮年,对比强烈,令人感慨万千。
最后两句“莫道故园归未得,此身已在异乡尘”,点明了诗人虽心系故乡,却早已身处异乡,无法回归的现实。这里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命运的接受,体现出一种洒脱与释然。
赏析总结:
《和子由渑池怀旧》是一首充满人生哲思的作品,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苏轼对人生、亲情、故乡的复杂情感。诗中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坦然接受,体现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结构紧凑,意境深远,不仅是一首怀旧之作,更是一首关于人生感悟的佳篇。它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人生的无常,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当下,坦然面对生命中的起落与变迁。
结语:
苏轼的诗,往往在平淡中见深情,在朴素中显哲理。《和子由渑池怀旧》正是如此,它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最深刻的人生感悟。读之令人动容,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