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middot及过岳阳楼作原文翻译及赏析)】《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是南宋词人张孝祥的一首代表作,词中通过对岳阳楼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个人壮志难酬的感慨。全词意境开阔,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一、原文
>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 驾言出远岫,云气接天风。
> 谁把瑶台镜,洒落大江东?
> 烟波万顷,气象万千,谁与同登?
> 今古几番兴废,人事几回悲欢。
> 万里江山如画,何处不英雄?
> 只恐孤舟夜雨,更听断雁声中。
> 长啸倚栏杆,心事付浮鸿。
二、翻译
江水奔流于天地之外,山峦隐现于云雾之间。我乘着车马离开山岭,天空中云气与风相接。是谁将仙宫的明镜洒落在大江之上?烟波浩渺,景象万千,谁能与我一同登临?
古今多少兴衰更替,人间多少悲欢离合。万里江山如画,哪里没有英雄豪杰?只担心孤舟在夜雨中漂泊,耳边又传来断雁的哀鸣。我独自长啸,靠在栏杆上,心中之事只能寄托于飞鸟。
三、赏析
这首词以“过岳阳楼”为题,实则是借景抒情,借古喻今。张孝祥身处南宋动荡之际,面对山河破碎、国势日微的现实,内心充满忧思。他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阔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词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一句,运用了典型的山水诗手法,既展现了自然的辽阔,也暗示了人生的渺小与无常。而“谁把瑶台镜,洒落大江东?”则将自然景象与神话意象结合,营造出一种空灵缥缈的意境,增强了词的浪漫色彩。
下阕转入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今古几番兴废,人事几回悲欢”一句,道出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结尾“只恐孤舟夜雨,更听断雁声中”,则通过孤舟、夜雨、断雁等意象,渲染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绪,使整首词的情感达到高潮。
整首词语言清丽,意境深远,既有豪迈之气,又有沉郁之情,体现了张孝祥作为南宋词人的独特风格与思想深度。
四、结语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不仅是一首写景之作,更是一首寄托情怀、抒发抱负的佳作。它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波澜与时代的沉重。这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