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精选范文 >

《石钟山记》情景式默写及答案x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石钟山记》情景式默写及答案x,这个问题到底怎么解?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1 22:36:07

《石钟山记》情景式默写及答案x】在古文学习中,情景式默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巩固方式。它不仅要求学生准确记忆原文内容,还强调对文本情境的理解与再现。本文以苏轼的《石钟山记》为例,设计一套情景式默写题,并附上参考答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篇经典散文。

一、情景式默写题

1. 根据文中描写声音的情景,填写句子:

苏轼夜游石钟山时,听到“……”,他怀疑这是“……”的声音。后来他发现,这种声音是由于“……”造成的。

2. 请根据作者实地考察的过程,补全以下句子:

他先“……”,然后“……”,最后“……”,才得出“……”的结论。

3. 结合文中“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的意思,写出一句类似表达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提到“……”是“……”的原因,说明了事物的真相需要亲自观察和验证。请写出这句话。

5. 请写出文中描述水声与岩石碰撞产生的声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

6. 文中提到“……”是“……”的来源,体现了作者注重实践的精神。请写出相关语句。

7. 根据“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这一情景,写出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

8. 请写出文中表达“不能轻易相信传闻”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

9. 文中提到“……”是“……”的结果,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请写出这句话。

10. 结合全文内容,写出一句体现“知行合一”思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

二、参考答案

1. 苏轼夜游石钟山时,听到“硿硿焉”,他怀疑这是“山下皆石穴罅”的声音。后来他发现,这种声音是由于“水石相击”造成的。

2. 他先“入之甚寒”,然后“叩石穴”,最后“舟行适临,空石传响”,才得出“此世所以不传也”的结论。

3. 结合文中“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的意思,写出一句类似表达的句子:

“未尝亲见,岂能妄言?”

4. 文中提到“水石相激”是“钟磬之声”的来源,说明了事物的真相需要亲自观察和验证。请写出这句话: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5. 请写出文中描述水声与岩石碰撞产生的声音的句子:

“噌吰如钟鼓不绝,余谓童子曰:‘此何声也?’”

6. 文中提到“水石相击”是“钟磬之声”的来源,体现了作者注重实践的精神。请写出相关语句: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7. 根据“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这一情景,写出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吾心为之震恐。”

8. 请写出文中表达“不能轻易相信传闻”的一句话: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9. 文中提到“水石相击”是“钟磬之声”的来源,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请写出这句话: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10. 结合全文内容,写出一句体现“知行合一”思想的句子: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三、总结

通过情景式默写,学生不仅能加深对《石钟山记》内容的记忆,还能提升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同时,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更加主动、深入。希望以上题目和答案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篇经典之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