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教案《动物的雨伞》】一、活动目标:
1.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故事理解,引导幼儿说出“雨伞”与“动物”的关系,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 观察力与思维能力:鼓励幼儿观察图片或实物,思考不同动物如何利用自然物作为“雨伞”,培养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激发幼儿对大自然和小动物的兴趣,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 图片若干(如:蘑菇、荷叶、树叶、乌龟壳等)
- 动物图片(如:蚂蚁、蝴蝶、青蛙、蜗牛等)
- 雨伞道具(可选用纸板制作简易雨伞模型)
- 故事绘本《动物的雨伞》(可自制或选择相关绘本)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下雨天的图片,提问:“小朋友,你们见过下雨天吗?下雨时我们是怎么躲雨的?”
引导幼儿说出“打伞”、“躲到屋檐下”等答案。接着引出主题:“今天我们要讲一个关于‘动物的雨伞’的故事。”
2. 故事讲述(8分钟):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动物的雨伞》的故事,可以配合图片进行讲解:
“有一天,天空下起了大雨,小动物们纷纷找地方躲雨。蚂蚁躲在了蘑菇下面,蝴蝶飞到了荷叶上,青蛙跳进了水里,蜗牛则用它的壳当成了小房子……原来,大自然也为它们准备了‘雨伞’!”
3. 互动讨论(7分钟):
- 提问:“你看到哪些动物用了什么‘雨伞’?”
- 引导幼儿模仿动物的动作,如“小蚂蚁爬到蘑菇下”、“蝴蝶飞到荷叶上”等。
-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会用‘雨伞’呢?”
4. 游戏活动(10分钟):
游戏名称:动物找伞
玩法: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幼儿根据图片说出该动物可以用什么作为“雨伞”。例如:
- 蜗牛 → 乌龟壳
- 小鱼 → 水草
- 猫 → 树叶
可以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说得又多又准确。
5. 延伸活动(5分钟):
让幼儿用画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雨伞”,并简单描述自己画的内容。例如:“我画的是小熊在树叶下躲雨,因为树叶像一把大伞。”
四、活动评价:
- 幼儿是否能正确说出动物与“雨伞”的关系;
- 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游戏;
- 是否能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活动延伸建议:
- 在科学区投放各种自然物,让幼儿探索它们的用途;
- 结合美术活动,开展“动物的雨伞”绘画或手工制作;
-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动物的雨伞”故事。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动物的雨伞”为主题,贴近幼儿生活经验,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故事、游戏和绘画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发展思维。今后可进一步拓展内容,结合更多自然现象,丰富幼儿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