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晓景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惠崇春江晓景》,理解诗句的大意,掌握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季节特征。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图片展示、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春天美景。
- 难点:体会诗中“鸭先知”“桃花流水”的象征意义,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古诗朗诵音频、春江画面图)
- 生字卡片
- 黑板、粉笔
- 课文朗读录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教师出示一幅春江早景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样的画面,想到了什么?”
2.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并引出古诗《惠崇春江晓景》。
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8分钟)
1. 教师播放古诗朗读音频,学生认真听。
2.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教师抽查学生朗读情况,纠正发音错误。
4. 教学生字词:如“惠”“崇”“晓”“豚”等,讲解其含义及书写方法。
(三)精读理解(15分钟)
1. 分组讨论:每句诗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怎样的感觉?
2. 教师引导分析:
- “竹外桃花三两枝”:描绘了春天的花开了,颜色鲜艳。
- “春江水暖鸭先知”:通过鸭子的动作表现春天的到来。
- “蒌蒿满地芦芽短”:描述了河边的植物生长茂盛。
- “正是河豚欲上时”:点明时节,同时暗示食物的丰富。
3. 结合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意,教师适时补充。
(四)品读升华(8分钟)
1. 教师提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3. 情感共鸣: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他们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五)拓展延伸(4分钟)
1. 展示其他描写春天的古诗,如《春晓》《咏柳》等,激发学生兴趣。
2. 鼓励学生尝试模仿写一首简短的“春日小诗”。
(六)课堂小结(2分钟)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 布置作业:背诵古诗,画一幅“春江晓景”的图画。
五、板书设计:
```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意境美: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情感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世界,增强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力和欣赏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古诗背景知识的了解,提升整体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