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上海科教版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教案】一、课程名称:
《走进生活中的科学》
二、教学年级:
小学五年级
三、教材版本: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综合实践活动》上册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初步掌握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 学会通过实验或调查的方式探究身边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尝试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学生能够围绕一个生活中的小问题展开探究,完成简单的实验设计与记录。
-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并合理设计实验方案。
六、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 多媒体课件(包含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视频或图片)
- 实验材料(如:水杯、纸巾、盐、糖、温度计等)
- 探究任务单、记录表
- 学生准备:
- 笔记本、铅笔、橡皮
- 观察日记本(用于记录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发现身边的科学
1. 导入新课(5分钟)
-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视频(如:水的表面张力、植物的生长等)。
- 提问:“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些现象?它们是怎么发生的?”
-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2. 活动一:观察与发现(15分钟)
-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洗碗时泡沫会变多?为什么冬天窗户会结霜?)
-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适当补充和引导。
3. 活动二:制定探究计划(10分钟)
- 教师展示“探究任务单”模板,讲解如何填写。
-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主题,开始撰写探究计划(包括问题、假设、方法、材料等)。
4.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 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 布置作业:写一篇观察日记,记录一天中发现的一个科学现象。
第二课时:动手实践与成果展示
1. 复习导入(5分钟)
-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观察日记。
2. 活动一:实验探究(20分钟)
- 学生按照各自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
-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活动二:成果展示(15分钟)
- 每组派代表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补充。
- 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
4. 总结与拓展(5分钟)
- 总结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生活中的科学。
- 布置延伸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生活科学小报”。
八、教学评价:
- 通过课堂表现、实验记录、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合作意识。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生活中的科学”为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同时加强实验安全教育,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十、附录:
- 探究任务单模板
- 实验记录表
- 观察日记范例
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结合上海科教版教材特点,适用于实际教学使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