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价格的因素》教案18(人教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影响商品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价值、供求关系、货币发行量、市场竞争状况以及政策调控等。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价格变化现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图表解读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其逻辑思维与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现象的习惯,增强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理解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基本原理。
- 教学难点:
如何准确区分价值与价格的关系,理解市场机制在价格形成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图片、视频、图表等)
- 相关案例材料(如商品价格波动实例、政策调整对价格的影响等)
- 学案与练习题
2. 学生准备:
- 预习教材相关内容
-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价格变化现象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种商品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价格会有所不同?”
结合生活实际,如节假日商品涨价、促销活动降价等,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2. 新课讲授(20分钟)
(1)价值决定价格
- 介绍“价值”的概念: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举例说明:生产同一商品,耗时越长,价值越高,价格也越高。
- 强调: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但受其他因素影响。
(2)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 讲解“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对价格的影响。
- 展示图表或数据,如某商品在旺季与淡季的价格对比。
- 分析现实案例:如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变化对房价的影响。
(3)其他因素对价格的影响
- 货币发行量: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
- 政策调控:如税收、补贴、价格管制等。
- 市场竞争:垄断企业可能提高价格,竞争激烈则价格趋于合理。
- 消费心理与预期: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会影响购买行为。
3. 小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 你身边有哪些商品价格发生了明显变化?原因是什么?
- 如果你是商家,如何根据市场情况制定价格策略?
各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与补充。
4. 巩固练习(10分钟)
出示几道选择题与简答题,如:
- 商品的价值由什么决定?
- 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会怎样变化?
- 举例说明政府如何通过政策影响商品价格。
5.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
-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供求关系是价格变动的重要因素。
- 价格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归因于单一因素。
6. 布置作业(2分钟)
- 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
- 写一篇短文,分析某一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五、板书设计
```
影响价格的因素
1. 价值决定价格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 供不应求 → 价格上涨
- 供过于求 → 价格下跌
3. 其他因素
- 货币发行量
- 政策调控
- 市场竞争
- 消费心理与预期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贴近生活的案例和互动式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理解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入更多实际数据与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经济学概念。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分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