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资金安全和资产完整,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内部控制制度。
一、总则
1.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2.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促进单位实现发展战略。
二、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
1. 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监督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2.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内部控制负主要责任,需定期检查并报告内部控制执行情况。
3. 审计部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职能,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三、预算管理
1. 编制年度预算时应充分考虑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项支出。
2. 预算一经批准不得随意调整,确需调整的必须按照规定程序报批。
3. 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
四、资产管理
1.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台账,定期盘点核实资产状况。
2. 对大额采购项目实行集体决策机制,并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供应商。
3. 定期评估资产使用效益,闲置或报废资产应及时处置。
五、财务管理
1. 严格执行国家统一会计准则,规范会计核算流程。
2. 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如出纳与会计不得由同一人兼任。
3. 定期编制财务报表,并对外披露相关信息。
六、合同管理
1. 签订合同前应对对方资质进行严格审查。
2. 合同条款应当明确具体,避免产生歧义。
3. 履行过程中如遇争议,应依法妥善处理。
七、风险管理
1. 定期开展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风险点。
2. 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
3.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八、监督检查
1. 内控领导小组应不定期抽查各部门内部控制落实情况。
2. 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3. 每年年底向管理层提交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
九、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解释权归本单位所有。
以上即为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请全体职工共同遵守执行。希望全体员工能够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自觉维护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为推动单位健康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