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事情,它们像一道道选择题摆在面前。有时候,沉默可能是一种智慧;而有时,它却成了逃避责任的借口。那一天,我的选择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沉默并非总是最好的答案。
那天放学后,我和几个同学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个低年级的小男孩不小心撞到了我的书包,把他的铅笔盒摔在地上。里面的文具散落一地,他愣在那里不知所措。看到这一幕,我心里闪过一丝犹豫:要不要提醒他?还是装作没看见直接走开?
当时,周围的同学开始窃笑,有人甚至说:“活该!谁让他跑那么快!”我站在人群里,耳边是他们的议论声,心里却感到一阵不安。我知道那个小男孩很紧张,他脸上的表情写满了无助。如果我不说话,或许他会更难堪。但我也害怕站出来后被嘲笑,毕竟我只是个普通的学生。
最终,我还是鼓起勇气走到小男孩身边,蹲下来帮他捡起了散落的文具。我轻声对他说:“没关系,别担心,我们一起收拾吧。”他抬起头看着我,眼中似乎多了一丝感激。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决定是对的。
回到家里,我躺在床上回想这件事,突然意识到,如果我当时选择了沉默,可能会让那个小男孩更加难过。虽然这样做需要一点勇气,但它让我感到内心踏实。因为真正的善良,并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赞美,而是源于内心的真诚。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在面对是非时,沉默并不是唯一的选项。当我们有能力去帮助别人时,就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哪怕这意味着要承担一些风险。毕竟,人生的意义不就在于这些小小的善举吗?
所以,下次当我面临类似的选择时,我不会再轻易选择沉默。因为我知道,每一次挺身而出,都会让自己离成长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