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及时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动静脉溶栓(Acutely Arterial-Venous Thrombolysis)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塞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围绕这一治疗方法,提供一份详细的指南及操作流程,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实施治疗。
一、治疗前准备
在进行动静脉溶栓治疗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评估与准备:
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用药史以及家族遗传病史。
2. 体格检查:重点检查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包括意识水平、语言能力、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等。
3. 影像学检查:通过CT或MRI扫描确定梗塞部位及范围,排除颅内出血可能。
4. 实验室检测:包括血液常规、凝血功能、血糖水平等指标的测定,确保患者符合溶栓条件。
二、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 发病时间在4.5小时内(静脉溶栓)或6小时内(动脉溶栓);
- CT/MRI显示无颅内出血;
- NIHSS评分≥4分;
- 年龄≥18岁且≤80岁。
禁忌症:
- 近三个月内有脑卒中或头部创伤史;
- 活动性出血或其他出血性疾病;
- 血糖<50mg/dL或>400mg/dL;
- 血压过高无法控制。
三、具体操作步骤
静脉溶栓
1. 药物选择:常用阿替普酶(Alteplase),剂量为0.9mg/kg体重。
2. 给药方式:首剂10%经静脉推注,剩余剂量在接下来的60分钟内持续滴注。
3.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必要时调整降压药物使用。
动脉溶栓
1. 穿刺定位:通常选择股动脉作为穿刺点。
2. 导管插入:通过导丝引导将微导管精确送至病变血管处。
3. 局部注射: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联合机械取栓术,并按照医嘱给予适当剂量的溶栓药物。
四、术后护理
1. 卧床休息:术后需保持绝对卧床至少24小时,并注意翻身防止褥疮发生。
2. 饮食管理:初期以流质饮食为主,逐步过渡到普通食物。
3. 康复训练:尽早开展肢体功能锻炼,促进神经恢复。
五、注意事项
1. 溶栓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感染风险。
2. 若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再灌注损伤,则需立即停止治疗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定期复查头颅影像资料,评估疗效及预后情况。
总之,急性脑梗塞动静脉溶栓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操作过程,需要多学科协作完成。只有严格按照上述指南执行,才能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效果。希望每位医务工作者都能熟练掌握该技术,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