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精品
在现代社会的教学过程中,语文课程不仅承担着传授语言知识的任务,还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使命。《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于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的一篇慷慨激昂的演讲,这篇演讲不仅是对国民党反动派暴行的控诉,更是对民主与和平的强烈呼唤。本文将以这一经典文本为切入点,结合实际教学需求,设计一份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重要词汇及修辞手法,理解演讲词的特点;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闻一多先生高尚的人格魅力及其为追求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 重点:体会演讲词中强烈的感情色彩以及作者运用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说服力的方法。
- 难点: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理解演讲背后深刻的社会意义,并联系现实思考个人如何参与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之中。
教学准备:
教师需提前准备好相关背景资料(如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之间的复杂关系)、录音或视频材料(闻一多先生演讲片段),同时也可以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有关闻一多生平事迹的信息。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局势紧张的历史短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当时中国面临的复杂局面。接着引入话题:“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有一位知识分子挺身而出,用生命捍卫真理与正义……他就是伟大的诗人、学者兼革命家——闻一多先生。”由此引出《最后一次讲演》,并简要介绍该文写作背景。
第二步:初读感知
组织全班同学齐声朗读全文,注意纠正发音错误,帮助学生熟悉文本内容。然后提问:“听完这篇演讲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初步感受演讲所传递出来的愤怒与悲壮情绪。
第三步:精读探究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 文章开头是如何吸引听众注意力的?
2. 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3. 如果让你站在闻一多的角度重新表述这段话,你会怎样说?
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时补充讲解,特别是对于文中提到的具体事件(如昆明惨案)进行详细说明,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演讲内容。
第四步:实践应用
开展模拟演讲活动,请几位同学分别扮演闻一多先生和其他人物角色,再现当年的情景。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技巧。
第五步:总结升华
引导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学习经历,谈谈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最后强调:“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继承先辈们的遗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延伸作业:
搜集更多关于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写一篇读后感或者创作一首小诗来表达你对他深深的敬意。
以上就是本次关于《最后一次讲演》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望能为广大师生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