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子,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交融。《浣溪沙》作为他众多词作中的一篇,不仅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传递了他对人生独特的感悟。
原文回顾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鉴赏分析
首句“山下兰芽短浸溪”,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画面:山脚下,兰草刚刚抽出嫩芽,轻轻浸入溪水中。这不仅点明了地点,更通过“兰芽”这一意象,传递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生命气息。
接着,“松间沙路净无泥”,进一步刻画了环境的洁净与安宁。松林间的沙路没有泥泞,显得格外干净整洁,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这种描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真实再现,更是诗人内心平静心境的外化。
“潇潇暮雨子规啼”则为画面增添了动态和声音元素。傍晚时分,细雨飘洒,子规鸟的啼叫声回荡在山谷之间,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鲜活,同时也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下半阕“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是全词的核心所在。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人生虽有老去之时,但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就如同门前的流水可以向西流一样,依然能够焕发新的活力。这里借用了自然现象来比喻人生的无限可能性,充满哲理意味。
最后一句“休将白发唱黄鸡”,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升华。“白发”象征着年华逝去,“黄鸡”暗指时光匆匆流逝。诗人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感叹岁月蹉跎,而是要珍惜当下,活出生命的精彩。
阅读试题答案
1. 本词上阕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答案:上阕主要描写了兰芽、溪水、松林、沙路以及潇潇暮雨和子规啼叫等景物。
2. “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不惧衰老、积极乐观的态度,认为即便到了老年,也可以像门前的流水一样逆流而上,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3. 全词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全词体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强调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总结
苏轼的《浣溪沙》以其清新的语言、优美的意境以及深刻的哲理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它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小令,更是一首激励人心的人生哲理诗。通过这首词,我们得以窥见苏轼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也得到了关于如何面对生活的启示。